节制的苏州印象:标准营造的“岸”会所
01 March 2009
孙田
项目功能:健身会所及社区服务
设计时间:2006-2007
施工时间:2007-2008
基地面积:4500 m²
建筑面积:3700 m²
设计团队:张轲、张弘、侯正华、赵扬、高飞、郝增瑞、杨欣荣、王风、黄狄、张正帆、刘新杰、张诚
施工图合作设计:苏州工业园区设计院
结构形式: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中图分类号:TU-86(253);TU247(25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684×(2009)03-0088-06
“本岸”社区,位于苏州工业园区金鸡湖东岸,目前建成部分包括“岸”会所,一期、二期联排别墅与二期复式多层公寓 。这是一个目前完全仰赖车行方可到访的社区,附近的楼盘南山巴黎印象、伊顿小镇、德邑发散地指向一个又一个他乡。
“岸”会所位于社区的北界,既为社区的门户所在,也充当社区私宅部分与城市道路间的屏障。会所自南施街沿琼姬路东向绵延五百余米。车行所见,是隔着一带渐宽水面的树影中时断时续的白墙,视线下沿是银光乍闪的三角锥草坡。白墙延续着“标准营造”对连续折叠 的兴趣,也延伸着他们对墙面虚实趣味的追求 。人行道上的两排31个三角锥草坡沿中线错落,间或以镜面不锈钢板覆面,映照着沿街的城市速度,别出新意 ;放低视点,“片山多致,寸石生情” ,水面及植树白砂草坡带则恍惚成了带硬边的米家云山。
枕流并排的13个带天窗的盒子/院子,塑造了两个层次的围护关系:一个半包围的大院子中一座贴着北界的楼——1.5 m厚的墙限定基地的东界和南界,东西向伸展的建筑主体则以13道互为向背关系的剪力墙划分。再次一级的空间划分则是南北向的4道分隔。这如许多的互成角度、轻重有别的纵横分割,成就了房间、院落、中庭、水体、天桥、步石穿插的空间复调。东界厚墙北段内藏直跑楼梯,上行过天桥可穿入建筑主体的二楼,北段下沿则是2.2 m的会所主入口;南界厚墙与主体建筑间是竹林一片,墙体西端安置着设备用房出口和又一段直跑楼梯,下沿通过4个2.2 m的开口并一带雉堞状凹凸收边的水面,与其南侧的住宅区隔水相连。
一排盒子,一排或有顶或没顶的盒子;一排院子,一排或有顶或没顶的院子。这是“标准营造”搭不厌的组合。2007年完工的青城山麓 “石头院”,并排5个彼此脱开的、都稍作转折的窄长院子,“空院”向天,连续折叠内向坡顶覆盖余下的4个院子,也留出8片天光,院间窄巷顿挫观山,院墙则由附近采石场出产的青灰色砂岩片材砌就。2008年完工的西藏林芝南迦巴瓦接待站,是沿土丘前后错落的3个有顶有天窗的盒子,石块大小杂陈的墙是日喀则师傅的手艺。这两座相继完工的建筑,都以地方色彩的砌筑墙体配合单纯又丰富的空间效果。“岸”会所的盒子进退、院落穿插显然远较前两例复杂,而墙面肌理却是最平整的白色粉刷。长条窗洞亦见于“石头院”和南迦巴瓦接待站,“岸”会所则区别处理了纵横墙面的开窗构造。东西向面街的墙体中,窗玻璃靠墙体内沿,以保证沿街立面的墙体厚度效果;南北向墙体中则设有多处600 mm高的“墙底窗”,玻璃居中,将波光水影带入室内,乃至起舞染上室内墙面。“岸”会所也灵活悠然地重演了“石头院”自“空院”开场的空间体验序列,从东界厚墙2.2 m高的门洞步入,面对的是香樟、榉树影婆娑的高墙,向右侧身,院子向水面开敞,天桥凌水而过。
标准营造倦于“仅仅按部就班地做一个满足功能的房子” ,提问、追问、争辩、盘问,往往是他们寻找不确定的设计动机的方式。以往,他们问:怎么做“一个既轻松又沉重的建筑”,怎么做“一个既玩笑又认真,既好奇又肯定的建筑”,怎么做“一个能够将‘什么都不是的地方’变成‘某个地方’的建筑”……他们用带着深深浅浅的矛盾修辞法的一组组问题追逐聚焦每一个项目兴趣的平衡点。事后观,我觉得特别属于“岸”会所的问题大概是 “怎么做一个既节制又抒情的建筑”,关于地方的问题,则会具体为:怎么做一个能将通属的“工业园区的一块地”变成古城“苏州的一块地”的建筑——毕竟,贝氏的苏州博物馆隔湖相望,不过10 km之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