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的房子 可以怎样?
01 June 2010
 

Building in Tibet Could be What?

"It's very challenging to design buildings in Tibet,since no matter what you build,you will always be criticized."Zhang Ke said.

Zhang's series of architecture in the Yalu Tsangpo Canyon area tries to explore modern architectural ideas in a modern tibet.He accomplishes this using his own modern style without the traditional striking curved windows or the more modern red plastic roofs,yet still maintaining a truely tibetian atmosphere to the building.
西藏的房子 可以怎样?

记者:贾布 Jia Bu
图片提供:标准营造建筑事务所

“在西藏做建筑是非常危险的,因为你一不小心就今招骂。”张轲说。

在雅鲁藏布大峡谷地区的一系列建筑实践,是他在现代西藏所建造的现代西藏建筑——一种不必通过绚丽的雕花窗户而沿续的传统,一种区别于大红塑料屋顶的当代性。

派镇的屋顶

在曾经是三分钟走到头的派镇上,兄弟饭店曾经是地标性建筑。

在这个两层小楼里,一楼是餐厅,有餐桌五六张,二楼是旅馆,有客房四五间。一如那些本着节俭原则而急急造起来的小镇房屋,兄弟饭店的建材从砖头石块到水泥木头,各种材料草草地拼在一起,也淡不上什么建筑风格。这个偏远小镇上的小旅馆,却不是个没见过世面的寂寞所在,去墨脱、去雅鲁藏布大峡谷、去南迦巴瓦的各方游侠,都把派镇作为重要的入口。因为人流充沛、信息发达,兄弟饭店又成了当地人的活动中心,吃不吃饭的,要杯免费的茶,一坐就是半天。

兄弟饭店的垄断性地位在2008年被打破了,小镇上陆续出现了好几个旅馆饭店,最具竞争力的是不远处新盖起来的雅谷饭店。这些新房子在各方面都比兄弟饭店高级,首先,它的建筑外观非常西藏,有色彩绚丽的藏式雕花窗户,刻意突出的石块堆砌的表面效果。另外,它还有个比兄弟饭店屋顶入时的大红塑料屋顶——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是新时代的象征。

大红塑抖屋顶有几个特点,第一,防雨性非常好,本地传统上用木头和泥巴石块建成的屋顶,在防雨性能上是无法和这个塑料屋顶相媲美的,而这一点在多雨的林芝地区尤其重要。第二,这是免费的,谁家要新建或整修房子,向当地政府申请,政府就白给一个塑料屋顶。有了这两个致命的优点,本地人当然就很大度地忽略了红屋顶的第三个特点:难看。虽然它有时是天蓝色的。

“我们曾经跟县上的领导提过好几次,别弄那个塑料屋顶。就算非要弄,也按一个和周围自然色比较接近的颜色。”张轲说,他是标准营造建筑事务所的负责人,在最近的两三年里,因为几个建筑项目而多次造访林芝地区,使他已经成了县上的“贵客”。但显然,如果张轲不准备给林芝地区所有的屋顶买单,他提的意见也就永远只是个意见。

这是一系列项目

2007年,张轲和张弘、候正华等几个标准营造的合伙人,与西藏旅游公司的董事长欧阳旭等一班人,从林芝机场开始了一次“别有用心”的徒步之旅,为期3天,终点是派镇。毫无选择地,他们住在兄弟饭店。但2008年之后,他们便改住更高级的雅谷饭店了。“其实都差不多,都是20块钱一个床。”张轲说。

在派镇20块钱一个床位的饭店里,董事长欧阳旭和建筑师张轲送一对甲方乙方在谋划着大事:派镇的未来,雅鲁自藏布大峡谷的未来,以及林芝旅游业的未来。从硬件上来说,要修一条从林芝机场到派镇的公路,要开发大峡谷地区的水路旅游线路,因此要在派镇附近造一个码头。还要开发尼洋河上的水上漂流线路,所以尼洋河那里也需要一个码头。除了本地人经营的这些饭店,还需要造一个青年旅馆,最后,景区里需要一个五星级酒店。

当然,在所有这一切之前,得给景区修个“门房”。

2008年,“门房”建好了,正式的名称是林芝南迦巴瓦游客接待站。在这个总面积的1500平米的三层建筑里,包括一个大峡谷综合信息展厅、公共厕所、小卖部、行李存放处、网吧、急救医务室、更重要的,大峡谷景区的售票检票点、旅游公司办公室和司机导游息室等等。同时还设置了一个为全镇服务的集中配电房。

山山水水本来不需要门房,但旅游开发需要,开发者需要在这里收钱卖门票,旅游者需要在这里选择路线,坐车乘船找导游,顺便上个厕所。

接待站造好后,大峡谷景区在同年7月正式开业,这标志着,又有一大片自然风光,被纳入到有门票有导游的“正规旅游景点”的系统之中。

到现在为止,标准营造在大峡谷景区已经建成了4个项目,分别服务于特定的旅游功能。除了派镇的南迦巴瓦游客接待站,还有位于派镇外的雅鲁藏布江小码头、加拉村的一个大桑树冥想台,最近完工的是尼洋河边大泽村的尼洋河游客中心。

这些项目,散落在9600平米公里(上海包括嘉定、崇明等十个县的面积是6340平方公里)的雅鲁藏布大峡谷景区里,彼此之间离了十万八千里,但它们拥有共同的调性:体量都很小,从几百到一两千平米,方正的线条,石块堆砌的墙面,低调地隐藏在村镇与山河的角落,即没有刻意为之的“西藏特色”,也没有大张旗鼓的时代精神。粗粗看过,甚至会分不清哪个是哪个。

“我不认为这是很多项目,而是series,一组项目。“象所有的海归一样,在哈佛获得建筑硕士学位并曾在美回开业的张轲,仍然保留着在中文里加单词的海归特色。这一组项目里还包括数个正在兴建和将要动工的项目:尼洋河上的娘欧码头二期,一个包括公共汽车站、餐厅、厕所等设施的调度中心,以及比邻的大峡谷博物馆。另外,还有一个青年旅馆,一个五星级山顶酒店。

雅鲁藏布大峡谷景区

之所以能成为一组,是因为所有这些项目有一个共同的业主:西藏旅游股份有限公司。

西藏有9个上市公司,主要分属矿业、藏药和旅游,西藏旅游是其中唯一一个以旅游业为主的上市公司,而雅鲁藏布大峡谷景区,则是西藏旅游公司手上最具潜力的资源。1994年,雅鲁藏布大峡谷被中国科学家“发现”,并以其长度和深度上的绝对合优势(长504.9公里,平均深度2800米,最深处6005米),超过曾被列为世界之最的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深2133米,长370公里),和秘鲁的科尔卡大峡谷(深3203米,长90公里),而成为新的世界第一大峡谷。  

雅鲁藏布大峡谷属于西藏林芝地区,在2000年被列为国家自然保护区,而2005《中国国家地理》那期卖到脱销的《选美中国》特辑里,雅鲁藏布大峡谷大出风头,峡谷本身被评为“中国最美的峡谷”,大峡谷区域内的南迦巴瓦峰被评为“中国最美的山峰”,藏布巴东瀑布群被评为“中国最美的瀑布”。

在很长时间里,雅鲁藏布大峡谷因为交通不便,只能是个名声大,而旅游效益和组织化却很弱的地区。更早之前,林芝地区最有名的旅游目的地是墨脱,那是中国唯一不通公路的县。

某种程度上说,《中国国家地理》的评选为雅鲁藏布大峡谷作为旅游目的地创造出了广泛的市场需求,而西藏旅游公司在2004年取得景区开发权后,则是致力于把“想去”变成“能去”。

从2007年开始,西藏旅游公司投入3.5亿元资金进行景区一期建设。大峡谷景区在2008年7月开业后,除了开发和“创造”出数个旅游景点之外,又开通了水路、陆路、骑马、徒步等多种旅游线路。今年3月,“尼洋河风光带”正式营业;4月,34辆大巴投入大峡谷入口处以实现景区的水陆联运;5月,东航新增成都——林芝、重庆——林芝两条新航线,使进出林芝机场的航班数量将由原来的每天1班增至4-5班。从今年4月下旬开始,西藏旅游公司相继在北京、无锡、郑州、武汉、杭州等15个城市举行了数场旅游推介会……

显然,关于林芝旅游业的开发,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发布在2010年4月16日《上海证券报》上的西藏旅游公司2009年度公司业绩报告中称,“报告期内实现收入5000余万元”,“雅鲁藏布大峡谷景区的接待人数较上年同期增长约5倍。”

低调的建筑

标准营造的房子,悄悄地隐藏在这一大片广袤的山野与高调的开发与宣传之中。

“所有的旅游区到最后都走向过度开发,造成对环境和文化的破坏,这是不可避免的。”张轲在接受《di》采访时说,“在西藏做建筑是非常危险的,因为你一不小心就会招骂。与其让别人毁,还不如我们来毁。”他的意外之意大概是:我们还不至于毁得那么不堪,毁得低调一点。的确,西藏自成一体的文化特点太强大,而这里和自然的距离又太微小。怎样让建筑具有本土性,同时又不必堕入符号拼贴的简单套路里。“所有建筑都是用当地材料,建造上都找的是日喀则工匠,他们被认为是西藏最好的工匠。”张轲说,“但是在外形上.我们尺量避免模仿木地建筑,我们在西藏的团队里也有藏族的同事,他们就觉得这个建筑里藏族的感觉不强,没有花窗,墙上没有万字符。”

“建筑的门窗和室内汉有使用任何常见的“西藏形式”的门窗装饰,我们毫不回避南迦巴瓦接待站是一个当代建筑,如果人们可以感受到持殊的本地气质,我们希望这种气质是通过本地的材料通过真实而朴素的建造过程自然形成的,而不是“乔装改扮”的结果。”这是林芝南迦巴瓦游客接待站的设计说明里的一段文字,同样,也可以作为对标准营造一系列西藏建筑的描述。

这些并不“西藏”的建筑,能在一个西藏的旅游区里实现,当然离不开甲方的理解与认同。关于西藏旅游公司的董事长欧阳旭,有两个极具提示性的信息,一、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这说明他有文化。二、曾是著名的北大户外社团山鹰社的创始人之一,说明他热爱大自然。作为董事长,他还必须得热爱点别的,比如,五星级酒店。怎么能把一个五星级酒店做得低调,做得和当地气质以及自然环境相融合?

山顶酒店在派镇南面通往多雄拉雪山的路上,位于雅鲁藏布江边的一个台地的后面,从派镇和江面都看不到这个酒店的存在。张轲自己参与了酒店的选址,这是大峡谷系列项目的另一个好处,建筑师的面前全是建筑的处女地,没有红线、没有限高、没有基地面积,几乎是为所欲为。他唯一的限制也是基于自我的要求,一个虚无缥缈的词:低调。

“现在是做成了一个山顶酒店,是由二三十个家族旅馆式的藏式房屋组成,从飞机上往下看上,会以为就是一个原生的藏族村落。台地下面,沿着悬崖修建有一排线型建筑的客房。”

低调的敌人

“在西藏造房子,最人的敌人是自己;要在多大程度压抑自己的表现欲。”张轲说。

新建成的尼洋河游客中,是尼洋河漂流的旅游项目的起点,建筑包含了售票处,更衣室和浴室。这个小码头在外型上,和雅鲁藏布码头、南迦巴瓦接待站有着类似的特点,然而一目了然的差别是,建筑内天井的四壁、走道、售票处,漂流更衣室和厕所,每十空间各自刷成桔红、姜黄、宝蓝、粉红等饱和度极高的颜色。

这实在很不低调。

关于尼洋河小码头要不要刷颜色,或者刷成什么颜色,曾在标准实践的办公室里引起过数番争论。张轲认为,应该保持石材的素色,千万不要刷。“如果色彩的功能是纯装怖性的,那么它真的有存在的必要吗?”站在他反面的,是标准营造——朝阳工件室的负责人赵扬,尼洋河游客中心的项目理论上是已经交给他在操作了,而他疯狂地想让这个房子变成彩色的。

“或者”张轲做出一点让步,“刷成全白的也可以,这是一种比较中性的颜色,和西藏当地的习俗也不冲突。”最终的结果是,赵扬提着颜料“潜入”大泽村,把房子刷得五颜六色,然后给张轲拍了一堆生米煮成熟贩的照片。他又在设计说明里强调道:“颜色是视觉文化的藏族关键因素。我们在建筑物的内部公共空间引入颜色。当地矿物颜料直接涂在石头表面。”

“过几年我再给它刷回来。”张轲说。他现在成功地把房子理解为一个基底,而那些颜色就如艺术家的创作,像墙上的一幅画,以后还可以换。从另一个角度说,尼洋河小码头上那些和西藏完全不搭调的斑斓色彩,也给整个建筑带来了明确的当代感。而这正是张轲长久以来,在西藏的数个项目中一直思考又纠结的问题:“在强凋保护‘传统西藏文化’的同时,‘当代西藏文化’有没有发展空间?如果有,作为‘当代西藏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当代西藏建筑’在哪里?”西藏有公路和斑马线,有超市和手机信号塔,“西藏也在发展,如果我们对西藏定格在那个传统占老的形式,这是不公平的。”

张轲在寻找的,是一种不必通过符号拼贴而沿续的传统,一种区别于大红屋顶的当代性。当他看到年轻的情侣,骑着摩托车到码头去,坐在台子上淡恋爱的场景时,他欣慰地觉得,当地人接受了他的建筑。或者说,“毁”得还不算过分。

2008年,张轲在一个叫加拉的村子附近修了一个冥想台,那是雅鲁藏布大峡谷深处最后一个村子,有一棵1300年的大桑树,树冠有四十多米宽,路边几块大岩石。

很难把这个冥想台定义为建筑,因为张轲只是把大桑村周边一大片土地整了一下,再铺上雪白色的石子。“在西藏,地景是建筑,建筑是地景。”他说。

两年之后,张轲重游冥想台。这个曾经是个游人罕至的地方,拜旅游开发之功,成为一系列“X日游”旅游线路中之一环,当年干干净的桑梆上现在系满了哈达,冥想台边上也有藏族老汉做起了小生意。张轲问旁边卖小吃的藏族老人,喜不喜欢这个地方,老人说喜欢。张轲听了很高兴,忍不住要表白一番:这个地方是我设计的。老人白了他一眼,说:这个地方是我们的。
Copyright @ 2021 zao/standardarchitecture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标准营造规划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06014575号